10、阿拉伯帝国时期许多学者对体育进行了了探讨,其中杰出代表是:伊本·希纳 19、以政府集权管理为特点的苏联体育体育的确立标志是(全苏体育运动事务委员会的成立) 20、1881年,第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成立 (国际体操联合会) 22、二战以来,各个国家的体育管理体制不断合理化,其中采用政府委托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国家是(英国) 23、20世纪50-80年代,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体育的 (科学化) 24、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国际体育共同宣言和准则是 (《体育运动国际》) 25、二战以来,各个国家的体育管理体制不断合理化,其中采用社团主导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国家是(美国) 28、直接导致国际奥委会在20世纪末进行重要改革的事件是(盐湖城丑闻 ) 38、宋代蹴鞠的一个重要发展标志是在汴京、临安等大城市中出现了类似现代体育俱乐部性质的体育组织称为(齐云社) 45、彻底废除了实施近20年的军国民主义体育和兵操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 50、新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劳卫制》 52、明确了中国足球职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方向的会议是(红山口会议) 53、1986年国家体委公布《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决定的改革重点是(竞赛和训练体制) 54、迄今为止,中国在夏季奥运会上取得最好成绩的奥运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 56、史前体育的特点有( 时间漫长、具有多种社会和文化功能、发展水平低、具有原始平等性质、初显地域文化特征) 58、罗马帝国时期,提出了较有影响的体育思想的基础代表学者有(昆体良、盖伦) 59、下列运动项目中属于“骑士七技”的有(骑马、游泳、狩猎、击剑) 60、近代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德式体操、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 61、世纪90年代对世界体育发展影响较大的跨国性体育传媒有(美国娱乐与体育电视网、美国有限新闻网、美国时代华纳传播公司、美国福克斯电视网、英国天空电视台) 62、中国西周时期学校教授的内容“六艺”中涉及体育内容的包括 (礼、乐、 射、 御) 6 3、明清时期导引术的三大技术流派是、(八段锦体系、体育医疗体系、武术内功系统) 64、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传播近代体育的主要活动有(宣传西方近代体育、 培养体育人才、组织早起运动会、建设体育场馆设施) 6 67、1963-1965年,中国建立了培养优秀运动人才的三级训练网,包括(基层单位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专业运动队) 68、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家体委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竞赛体制的改革,其改革措施有(竞赛活动分级化、竞赛安排合理化、竞赛主体社会化、竞赛管理分类化) 6 9、中国全国性的比赛被分为三类,它们是(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各系统、行业全国性运动会、全国单项比赛 ) 70、获得过奥运金牌中国台湾运动员有、(朱木炎、陈诗欣) 71、古罗马时期,除了军队训练以外,罗马人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场所是浴室。 7 74、马克思主义体育观,是指在科学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体育馆,以“个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核心。 7 5、《体育运动》规定了“参加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该宣言是指导世界当代体育运动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7 6、《世界反条例》的制定为世界体坛反对提供了统一的法典和依据。 7 79、中国古代体育养生发展到明代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内丹”被“导引”所取代,成为养生发展的主流,标志着近代教育制度和体系逐渐在中国的确立。 80、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宣传和传播近代体育,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运动的引进和初期发展,对田径、球类等近代体育项目在中国的开展和普及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81、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全国体协(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8 要点:其一,史前体育所经历的时间最长。其二,史前体育具有多种社会和文化功能。其三,史前体育在发展水平上处于原始的和低级的阶段。)其四,史前体育具有原始平等性质。第五,具有初步的地域文化特征。 要点:捷克教育家,他使学校教育冲破了贵族狭小天地,奠定了近代学校基础,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他的体育思想保存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等书中提出“适应自然”原则,他的教学计划中体育首次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确立了班级制和课间休息制,采用了直观和示范教学法。 其一,竞技运动发展为世界体育的主流形式;其二世界竞技运动体系开始形成;其三竞技运动项目日趋完善;其四,运动训练更趋于科学化和专业化。 8 其一,竞技运动发展为世界体育的主流形式; 其二世界竞技运动体系开始形成; 要点:“业余原则”是近代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其基本精神是,运动者不能将体育作为盈利或谋生的手段,也不能领取任何物质性的奖金或奖励,而只能作为教育手段和“高尚的”的娱乐方式。是影响近代体育发展最重要和最具有争议的价值观和制度之一。 (一)体育科学朝着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形成一个包含体育自然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体育管理科学在内的综合性学科体系。 (三)各国体育界更加重视将各类高新技术运用于体育运动实践,大量新型材料和尖端设备被运用于运动训练与比赛。 90、欧盟体育大会上制定的关于指导欧盟国家体育法律实践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第一,运动员和俱乐部在欧盟各国间自由流动与开业的基本权利不应受到限制。第二,国籍是体育竞赛运动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各体育协会、联合会具有合法的利益对其进行保护。第三,欧盟竞争法应适用于职业足球领域,但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具有特殊性质,因而不能将其视为与其他普通商业行业一样的行业。因此足球行业机构在有正当的体育运动方面的理由情况下有权采取一些可能限制商业竞争机会的措施。第四,欧洲足联一类体育组织实际上是垄断性机构,如果这些体育组织滥用这种优势,将遭受欧盟竞争法的制裁。 1、明代中后叶抗击外来异族侵略者的战争导致了民间武术大发展;2明末清初民间秘密反清组织和团体的习武活动推动武术进入新的发展高潮;3清末义和团运动促使武术在民间广泛传播。 要点:武学:是宋明时期朝廷为培养军事指挥人才而建立的军事学校。武学的出现始于宋代,终于明代。武学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军事教育的重要里程碑。使军事技术和军事知识的传授进入了学校教育体系。体育成为了武学教学训练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武学培养了大批量军事人才,为当时增强国防,解除边患和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1979年11月,国际奥委会宣布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重新回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 1980年1月,国家体育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会议,通过对30年来对中国体育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反思,总结出六点基本经验,这六大基本经验既为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体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这次会议还在1979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在今明两年内,省以上体委侧重抓提高”,围绕提高竞技水平,国家体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以上述改革思路为基础,国家体育委和全国体育工作部门实际已调整和确立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思路,这就是发动全社会办体育的基础之上,国家体委和全国体委系统将工作重点转向在奥运会夺取优异成绩这一目标上,这就形成了我国以奥运战略为主体的竞技体育战略。国家体育委系统的改革将以此为中心。 从1979年开始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体育战线捷报频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世纪80—90年代,国际体坛面临泛滥的严峻挑战。运动员服用以提高运动成绩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已成为困扰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严重问题。 国际体育界重视问题始于1960年第17届罗马奥运会,来自丹麦的运动员努●德●詹森因服用而导致其在比赛中死亡,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 此后,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开始采取措施禁止运动员服用。 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和体育界在禁止运动员使用这一方面一直未取得实际性进。 汉城丑闻后,冷战结束为国际体育界在反问题上实施更加有效的合作,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提供了条件,国际反斗争开始走向全球化合作阶段。 在各国政府和体育界共同努力下,国际反斗争在20世纪90年代末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1999年2月,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召开了首届世界反大会。 2003年3月3日,世界反大会在哥本哈根开幕,会议一致通过了世界反组织提出的《世界反条例》。 《世界反条例》的制订和通过是世界反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这一条例的制订,为世界体坛反对提供了统一的法典和依据,从而为21世纪国际体育界在世界范围内反对的斗阵奠定了重要基础。 1 体育史学是研究体育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属社会学的范畴。 2 体育的起源:以人类的发展为前提,以人类体质的完善和心理的发展为条件,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并与人们的生产劳动息息相关的。 3、体育起源几种观点:祭祀说、战争说、模仿说、游戏说、劳动说 4 原始体育的特征:模糊性,神秘性,朴素性,平等性,地域性。 5 萌芽状态下的体育活动:原始教育中的体育因素 、原始军事训练中的体育因素、原始医疗活动 6 原始舞蹈的社会作用: 原始舞蹈分为 生产舞、舞、巫舞和战争舞。其中生产舞是用来表达打猎归来的愉悦心情以及由此产生快感。巫舞是用来与神沟通以及表达对神的虔诚。战争舞是用来增长士气表现战斗过程的。舞是用来表现男女交往求偶或婚育的舞蹈。 第二章 (1)两河流域体育特点是:教育体育同军事密切相关,体育活动具为军事服务的实用色彩。这种特点的形成是当时的邻国冲突战乱不休的现状引起的(2)古埃及体育特点:由于森严的社会等级,体育表现出阶级性,在体育竞赛的主要目的是表现法老的权威而不是为了体现运动技术和运动的水平高低,平民无法拥有接受体育教育的专门机构和设施的权利。宗教意识使得体育场地不足不能按期举行体育竞赛也没有固定竞赛制度。(3)古印度的体育特点:深受种姓制度和宗教观念的影响,不同种姓的人参加的体育活动范围受到制约,不同种姓之间的人不能进行体育竞赛。体育还需要依附宗教才能推行和发展。(4)古代大河农耕文明体育特点:由于这里的文明以农业为主具有宁静稳定的生活方式,所以保健养生活动在整个体育中占重要地位。(5)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体育特点:游牧生活方式和轻骑兵的战术紧密联系,与他们的游牧生活方式和轻骑兵的战术紧密联系。射箭,围猎,摔跤和他们军事活动密切相关。赛马,套马,马上游戏等体育活动在游牧民族中相当盛行。(6)古代美洲体育特点:体育的独立性差,与军事训练和宗教活动联系紧密,在某些地方成为解决部落首领人选问题和调解纠纷的方式。 2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有哪些活动?其特点是什么? 活动:骑马,套马,射箭,围猎,摔跤,马上游戏,蒙古赛会。 特点:与他们的游牧生活方式和轻骑兵的战术紧密联系。射箭,围猎,摔跤和他们军事活动密切相关。赛马,套马,马上游戏等体育活动在游牧民族中相当盛行。 3古代欧美体育有哪些活动?其特点是什么? 活动:军事训练、球戏、集体比赛 。特点:a 与军事训练、巫术、宗教活动关系密切,体育活动的独立性相对较弱 b 比赛项目虽倍受欢迎,但带有强烈的军事对抗性质,形式粗暴手段残忍。 第三章 “气”为武术本体、相反相成的武术技击原则和和仁学本位武德思想等理论形成是武术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武术从宋代逐步从军事技术分化出健身、娱乐性质的武术运动后在明清时期出现发展高潮。明代形成六步拳、猴拳、南拳、北拳等不同技术特点风格的武术流派武术社团的出现和武术与表演的结合以及少林武功的闻名都促进了武术体系的形成。 2 简述古代导引术的形成和发展。P47 导引分为导气和引体两部分,导气是在意识指导下呼吸运动,引体为引挽腰体活动著关节。先秦引导术式较为简单,仅有单个动作。导引和养形在手段和目的上都有区别但是后世逐渐不加以区分,导引术动作的设计与所疗疾病关系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可见当时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治疾病。 3 简述我国古代军事战争对体育的影响。P48 a军事活动对体育的影响 c 步、骑战的兴起对军队训练的变化(体能成为了军队最重要的战斗力,奔跑和跳跃能力是体能的核心要素) 4 谈谈中国古代体育与道德教育的密切联系。(未找到) 第四章 创造了一种竞技运动的组织模式,积累了丰富的体育教育经验,在体育的理论与实践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形成了一种价值体系-----奥林匹克精神具体体现(和平与友谊,公平与竞争,追求人体健美,拼搏进取精神) 2 简述古希腊斯巴达人和雅典人的体育道德观。P95 斯巴达人全民皆兵,一切活动以军事为出发点。十二岁以下斯巴达儿童接受投枪,赛跑,跳跃等游戏教育,注重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十八岁以后可参加正规军事训练,妇女也要参加军事训练。雅典人把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形成完整的体育体系。他们重视身体匀称健美,视肌肉松弛身体虚弱为耻,把裸体竞技优胜者视为人体美代表。 3简述古代奥运会衰亡的社会历史原因。P94 a 战争因素:公元前5世纪末的希波战争重创了希腊奴隶制,也使奥林匹克祭典开始由盛转衰。b 宗教因素: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征服希腊后,奥运会的规模和人们对其热情日渐淡漠,进一步衰落。C 文化因素:希腊前后被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征服,独裁统治不止武力统治,而且还在文化、政治上统治,阻断了文化的发展。 d 自然因素:公元426年,奥林匹克遗址被洪水和地震埋没。 4 简述古代希腊人的体育思想。 苏格拉底:体育教育应从小开始接受,并且要终其一生。强调了强健身体和精神的重要性。柏拉图:提倡简单朴素的身体锻炼,强调身体锻炼要适度。有规律适度锻炼才能起到教育功能。强调平等体育意识,男女都应接受体育教育。亚里士多德:提出优先开展体育,健康是基础,勇敢是品德。 第五章 体育的全面衰退(罗马帝国末期体育活动收到压制各地传统体育和民间的罗马体育形式遭到打击) 没有体育的教会学校(不设体育课,无任何发展体能的活动)对民间体育的阻挠(教会竭力反对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2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标枪、击剑、行猎、下棋、吟诗。 第六章 1 体育课程化的过程中,巴塞多和古茨穆斯为此做出什么贡献?P132 巴塞多创办第一所博爱学校,首次把体育列为学校教育课程;创造德绍五项。古茨慕斯将体操教材分为三类和总结八项基本运动内容;构建了完整的体育课程体系。被誉为“现代体育之父”。 2 现代体育发展三大运动体系: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 3卢梭,裴斯泰洛齐,斯宾塞的现代体育思想?P144 卢梭: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自然的发展、体育教育是阶段性教育的基础。裴斯泰洛齐:把体育看做是人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主张体育与劳动教育和其他教育协调一致,重视体育的德育和智育的价值。斯宾塞:体育科学教育是实现完美生活的首要、体育是人类生存竞争的需要。 第七章 扫除中世纪神学禁锢和对人体及运动的种种谬论是思想前提;文艺复兴时期提出身体与精神的关系注重人体协调发展的思想是现代体育观念形成的前提条件;宗教改革为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时空环境和物质基础。 2 现代体育在国际传播有哪些途径?P161 以欧洲移民为主要媒介的传播;在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在殖民 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传播;通过奥林匹克兴起途径。 3 试述顾拜旦在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P166 1891年创办《青年评论杂志》,公开提倡恢复举办奥运会,遍访欧美各国宣传复兴奥林匹克,草拟第一步奥林匹克。 第八章 1,19世纪中叶中国传统体育生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75 农村经济与村社体育组织的危机,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农村的传统体育重要地位让与城市;清末教案和义和团运动对传统体育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冲击。 2 西方现代体育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在华西方侨民的体育活动与国民休闲观念改变;清末民初教会学校的体育活动;洋务运动对中国体育变革的影响,编练新军,引进西方兵操。 3 试述维新运动期间中国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P190 维新派人士提倡现代教育和体育,宣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育思想,向全国人展示不同于传统思想的身体观、运动观和体育价值观,为新体育的确立和体育现代化奠定思想基础。 第九章 1 军国民主义教育没落的原因有哪些?P204 内容枯燥乏味,加之教习不良,早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不满,在新文化运动中收到了更加猛烈的冲击。 2 双轨制体育(P204):指以“兵式体操”为主的体育课和以田径、球类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并存的局面。 3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从外国人手中收回体育主权的?P210 1924年5月,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武昌举行(首次设立女子比赛项目) 4 “土洋体育”之争的意义何在?P218 引起了全社会对“土”“洋”体育问题的广泛关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 5 苏区体育的指导方针:锻炼工农阶段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 6 抗日根据地体育的基本方针:锻炼体魄,好打日本。 第十章 1 二战后社会转型所面临的人类健康挑战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238 现代化生产对人的健康和体质发展的影响;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使人类面临新的挑战;富裕与贫困同样面临危机健康的挑战;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3 战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273 a 体育商业化影响加大 b 奥运会出现经济危机 c奥林匹克运动内部发生矛盾 4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未来将面临哪些新的改革?P278 5新中国体育的指导方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6职工体育的指导方针:积极领导,逐步发展 7农村体育的指导方针: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普遍提倡,重点扶持, 以点带面,逐步发展 8新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体育为人民服务是本质和核心,具体表现 在为人民,为国防,为国民健康三大服务。增强人民体质是根本目标, 强调思想教育是新体育的重要任务。强调体育的政治性。 9何谓两课,两操,两活动? 由《报告》特别要求学校体育面向广大学生而提出的。两课指每周上好两节课,两操是坚持做好早操和课间操,两活动是安排好每周两次课外活动。 注:这是大部分的思考题,有些内容没有找到或者有未知的遗漏。同学们可以自己查找。仅供参考。祝考出理想成绩!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由畜力代替人力)是春秋时期牛耕的使用。 3、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4、农业社会中,主要生产资料是国有制(即井田制),二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所有制度变化的原因:生产力发展 5发明的播种工具,至此中国牛耕技术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南宋,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苏湖熟,天下足”。 6、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特征是:①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即 手工业 和家庭手工业是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其中,家庭 手工业占相当的比重;而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③ 明清时期一些私营(民营)手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成就: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的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唐代时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出现了唐三彩。宋代著名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被誉为“瓷都”,元朝产青花瓷,明清时期的珐琅彩和彩瓷 西汉开始城市中设专供贸易的“市”, 坊(住宅区)与市(商业区)严格分开,日中为市;唐后期,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宋代,坊市界限完全打破,日中为市的限制也被打破。 9.北宋时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人群体,如著名的徽商和晋商。主要商业城市:唐朝有重要的外贸港口广州;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闭关锁国:清初实行,限制与海外的经济往来。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推行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 11、资本主义萌芽: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私营纺织行业,出现了“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这种雇佣与被雇佣 的生产关系的形成,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受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受到封建制度的影响,尤其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14、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印度)----- 哲伦 (环球航行)。 15、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1)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联成一体。(2)的雏形开始出现。(3)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加速了西欧封 17、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于18世纪,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1)对世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2)对殖民国家:加快资本原始的积累(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3)对被殖民国家:导致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同时也向当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19、工业革命的背景(1)政治前提:英国最早确立2)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3)资本条件(4)技术条件:英国 手工工场技术积累。(5)市场条件:英国拥有广阔的市场,手工生产无法满足 市场的需要,这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20、工业革命首先从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 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发明是 瓦特改良蒸汽机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机器制造机器 21、工业革命的影响:(1)促进资本主义的 生产力 极大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2)工业革命使加快了工厂制度和城市化的出现。(3)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的矛盾。(4)工业革命促进了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 汽车 和 飞机 。(3) 化工技术发展(4)钢铁工业 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2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 取代了轻工业 。(2)出现了 垄断组织 。(3)促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确立。(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的影响: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5、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在近代前期我国主要的经济成分有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26、19世纪60至90年代奕訢、曾国藩等洋务派开展了以“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兴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成了三支近代海军,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经济和教育近代化的开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其主要的条件是:(1)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2)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产生地域:东南沿海。早期著名的民族工业有上海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繅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了兴办工业的浪潮,主要条件是: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对 民间设厂 的限制(直接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带来的影响是: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学习西方由学技术发展到学制度,并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 革命和倡导“实业救国”论。 32、民国初期(或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1)辛亥革命的影响;(2)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概况: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出现了著名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33,民族工业得到原因是: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民族工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开始,发展缓慢而且曲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出现上述原因是因为: 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34、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6、 三大改造的意义:标志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阶段。 37、 1956年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 生产力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八大确定的国内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 38、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有: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 都是“左”倾错误导致的。 39、中央纠正失误的措施:(1)从1960年起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 调整 、巩固 、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1971年 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3)1975年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40、(1949-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出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必须尊重 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 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1)重新确立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 改革开放。 4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改变 高度集中 的经济管理体制。 1980,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 海南 经济特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5、 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上海浦东。上海浦东 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46、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是 47、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1992年,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核心是:改革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 第一次:辛亥革命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孙中山为核心,以为指导思想; 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为核心,以思想为指导思想;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以为核心,以理论为指导思想 44、近代物质生活变迁的史实:主张;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倡导自由;社交礼仪逐渐用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辛亥革命后,改用阳历,还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改革开放后的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 国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报刊—《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民报》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报刊—《新青年》,创办的《人民日报》等;1905年国人摄制的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46、 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的利用和普及,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媒介-----“网络媒介”诞生了,它同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 58、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根本原因)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导火线: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这场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并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原因: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经济紧密相连)。 59、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首先开始;危机产生后,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6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救济――复兴――改革;A内容:首先从整顿金融业 开始;接着整顿 工业 和 农业,并实行“以工代赈”的社会救助罗;B主要特点:加强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C实质: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D新政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有: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是,罗斯福新政没有全面触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美国:战后二十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滞涨局面,里根时期(80年代)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经济开始复苏;克林顿时期(90年代),第三条道路,美国经济出现历史上空前的持续117个月的增长。 63、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改善和自我调整。具体变化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 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最重要);(2)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3) 第三 产业蓬勃发展和新经济的出现;(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 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模式(美国) 64、1918年)(1)原因:为巩固新生的政权,(根本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2)其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3)作用: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至农民的不满。 65、1921年)。(1)原因:人们对政策不满(2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解除企业国有化;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制。(3)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4)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工农联盟,这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66 (1)内容:工业方面大力发展重工业,推行计划经济;农业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2)主要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65、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为了解决弊端,苏联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体制改革,放弃了社会主义),结果都失败。 66、二战后重新建立了以 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表现在:(1)金融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 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2)国际贸易方面,为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 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67、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三大支柱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68、当今世界格局的总趋势是,具体表现在:(1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了 欧盟(前身为欧洲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69、1947年,美国发起成立了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是贸易自由化的表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当今世界唯一处理国家、地区之间贸易关系的国际组织。世贸组织成立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70、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五、论述(小论文,有骨有肉,1*25分,原因、过程、内容、性质, 港澳:殖民/外交(两者也有区别) 台湾:国共内政问题。 香港:原与大陆相连,后因地壳运动而形成香港岛,九龙司南端和新界仍与大陆相连。 澳门:原是海中小岛与礁石,后因西江水夹带泥沙冲积而成,形成今天的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 台湾:原与大陆相连,由于漫长的地质运动,受东亚大陆板块挤压而分离形成岛屿。 台湾》香港》澳门 2、简述三地人口数量变化与形势的关系 香港:人口密度大,人口受形势影响大。 自英国强占香港后,香港人口数量变化就与形势息息相关。由于香港在英国的统治之下,相对内地来说,较为稳定,成为动荡时期的避难所。辛亥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结束、改革开放时期,香港人口会大幅度增加。日本侵占香港时或者香港形势动荡时,人口就会减少。 澳门:澳门人口数量变化受时势影响也较大。17世纪至18世纪早期,变化不大。19世纪随着来华人数增加开始激增,抗日战争时期,澳门作为重要的对外转口港和通道,人口激增。抗日战争中受到日军影响,人口减少。 台湾:人口数量变化受时势影响较大。 4、土地资源:林地20.5%、草地灌木地49.8%,可供开发的土地有限资源较少,不适合发展大规模的重工业,适合发展金融、旅游等行业 澳门: 1、从英国对舟山和香港的取舍看英国的侵华目的 选取舟山的原因:群岛良港众多,靠近富裕地区(上海浙江等地)和北京(当时由舟山往京城需时两星期,广州到京城却要花上一个月),拥有一条宏伟河流和最广阔的内陆航行网络。腹地江浙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丝茶的主要产区。如果把舟山辟为自由港,它不但可会成为亚洲甚至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基地,还可以提供大运河与大海之间的交通控制权,以及“可能大得多的政治影响力”。 香港:中国政府广州一口通商,英国贸易被局限在华南,只能选择靠近广州的香港。香港占地不大,易于管理。港阔水深,是天然良港。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背靠中国大陆,面朝南海,为珠江内河与南海交通的咽喉,南中国的门户;又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南海与台湾海峡之交,是亚洲及世界的航道要冲。 目的:在中国口岸设立一个贸易中心,以脱离中国的管制,扩大在华的贸易权力。 2、香港地区被割占和强租的步骤?依照主权治权的拥有香港地区分属哪几种情况? 三、强租九龙新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从三地被英国侵占的方式看,九龙和九龙半岛南端都是通过条约强行割占,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主权和治权从中国归属到英国。新界虽然也在英国统治下,但是新界是通过租约租给英国,那么其主权仍然在中国,治权在英国。 一、早在清政府时期,中国的爱国民众和官员就强烈要求收复香港。但是敌强我弱,懦弱的封建统治者根本不可能收回香港。 二、南京临时政府:曾就租界、租借地问题有所表态。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心存幻想,对收回香港并没有实际行动,根本不可能收回香港。 三、北洋政府试图收回租借地:巴黎和會(巴黎和会议长以不属于和会职权范围而拒绝)、华盛顿会议。这一阶段回收要求是放在大的项目中,重点不在香港问题,没有单独强调香港问题。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三次努力落空:1928年改订新约运动、1942年中英新约谈判、1945年军队进入新界。但是有专门并强调指出香港的回收问题。香港问题的逐渐突出说明了中国在飞跃运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香港收复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但南京国民政府的努力失败了,原因就是虚弱的国家地位、外交缺乏独立,无法维护国家利益和中国成为列强利益争夺的牺牲者。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收回主权。暂时维护现状、在联合国的外交努力,中英就香港问题的谈判。 1、1982年5月,26任总督尤德来港,把香港的地方行政改革发展为区议会制度,迈出了香港代议制改的的重要一步。 2、1984年7月18日,尤德在立法局会议上提出《代议制绿皮书》,11月21日又发表了《代议制白皮书》,计划从1985年起,将全部由港督委任的立法局非官守议员部分改为民间选举。 1985年6月26日,通过《立法局(权力及特权)条例》,赋予立法局及其议员权力。 实质:这种改的从表面上看是还政于民,将民主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必须指出的是,英国此时有其特别用意,它希望将实权转移至香港,制造一个由亲港人士组成的自治政府,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制造了障碍。 三脚凳理论是指英国让香港独立地参加中英关于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这一问题的谈判应该是中英是两个主权国家的谈判,英国把香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拉进来,把香港地位提高到与中国一致,使谈判形成2:1的形势,就会对收回香港不利。实质是以华制华,企图把香港同胞与全体中国人民割裂开来,阻挠中国收回香港。 A、自然地理因素: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方,在中国内地不与外界联系时,充当中国对外联系的窗口。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数量较少,河流短小,不适合重工业发展,使得香港发展轻工业或金融业。 B、国际市场因素:二战后整个国际市场疲软,西欧国家受到重创,香港抓住时机,发展服装业,扩大了市场。 1、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内地对外的通道,外汇、物流等促进了香港经济的繁荣 D、港英政府因素:港英政府改变治港方针,殖民地部取消,开始对民生予以关注。 1840年战争,香港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虽然战争到香港回归之间的时间,香港主权落入英国手中,但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始终处于紧密联系的状态。近代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要从香港的转口港时期考察,现代则要从工业化时期和回归后考察。 转口港时期:1860年至1950年代左右,是香港的转口港时期。 1、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加强了转口港地位,内地的资金、劳动力流入香港,为香港经济发展增强了实力。 1、大力支持香港经济发展,提供食品、日用消费品、工业原料和淡水等,为香港经济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香港对内地:香港是中国一国两制下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是中国的骄傲。香港经济对内地经济也有启发作用。 内地对香港:内地为香港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充足的生产资料来源。内地继续为香港提供生活资料,保证香港人民的生活。内地赴港旅游人数也促进了香港旅游业发展。 澳门特别行政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面积23.8平方公里,人口43万,地理位置:北接珠海特区,南临南海外洋,与香港、广州呈三角鼎力之势,是中国的南大门。 葡萄牙人长期居留澳门经历了相对恭顺的客居时期、非法占据时期和确定了在澳门地位的确立。 第一,商业利益。中国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富裕的国家,同中国贸易可以取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第二,贿赂。葡萄牙人最初以货物打湿需要上岸晾晒为借口,通过贿赂广州官员得以入居澳门。 第三,态度较为恭顺。服从中国政府的管理并且按时交纳地租,往往遵守市毕即去的原则,不良行为较少。 a、设官(守澳官、正八品香山县丞、正五品海防同知) b、条例(《海道禁约》、《管理澳夷章程》、《澳夷善后事宜条例》) c、关闸(1574年设) 3、简述明清政府管理澳门的基本职能 a、征收地租 b、征收货船税 c、防止澳葡扩界 d、治安防务 澳门政治地位的变化是一个复杂、渐进的历史过程,可分为入居、租居、侵占和扩张等四个阶段。1553-1571年为葡人入据澳门阶段,1572-1848年为葡人租居澳门阶段,1849-1887年为葡人侵占澳门阶段,1887-1910年为葡人进一步扩张阶段。 近代以来,澳门处于侵占和扩张阶段。 1、近代以来,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特别是香港的经济起飞迫使澳葡当局思考澳门未来的发展方向。 郑成功只是为了找一个根据地,因为当时在清军的强势下,东南沿海几为不保,为 了找到一个安全的根据地抵抗满清和从事反青复明大业,所以它将目标投向了台湾。 政治:在台湾设置行政长官公署,总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并兼省警备司令。这种制度与当初日本所设的总督制没有区别,成立后背怀疑“中央不予平等待遇”。 经济方面:首先,接收日产、改组金融、商业机构时,官员以权谋私,大肆贪污,侵占国有及私人财产,中饱私囊。其次,实行经济管制和专卖制度,垄断烟酒火柴等商品的销售权。第三,政府还在物资资金方面限制台资企业,使民间游资不能得到合理利用,政府经营的大企业出现不能复工或减产的现象。第四,实行特殊的货币政策,并使台湾经济与内地经济隔离。 文化上:语言问题政治化 启示: 第一阶段:实施三七五减租,及解决混乱的租佃关系。1949年颁布“台湾省私有耕地租佃管理条例”和“推行’三七五减租’的若干具体办法”正式执行减租。 (一)限定租额,即规定地租最高不得超过租地全年主要产物收获总量的37.5%,原约地租不及次数者依原约。 (二)租约保障,规定地主与佃农必须签订书面租约,租佃期不得少于六年。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公地放领,以公有地扶植自耕农。 1、直接成果是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调整了农民阶级内的阶层比例,农民地位逐渐提高,相应地改变了农村的阶级结构和权力结构。 3、使农村封建土地以经济逐渐解体,促进了台湾凝噎及整个社会的快速变迁,推动了台湾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 但把耕者有其田作为最高准则,使小农经济制度持久化和制度化,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台湾进行第二次土改的动因。 4、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对台统治出现危机的原因 七八十年代是台湾社会的转型期。 4、台日断交对台湾的冲击。 经济上:。台湾只是一个小岛,市场狭小,能源缺乏,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市场发生动荡是,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受到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减缓,出现物价上涨、经济停滞、失业率上升的问题。 海基会:1991.3.9,海峡交流基金会,辜振甫。海协会: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北京成立,汪道涵。 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指,在1992年11月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中国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核心: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这次会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扩大两岸经贸、科技合作和人员往来、各项交流产生了积极作用:在两岸交流问题上,达成了“双方均认为应加强两岸经济交流,户部”的重要共识。还商定了建立联系与会谈制度,包括双方相互给予经商定的两会会务人员适当的出入境忘啦与查验通关等便利。但是由于台湾的坚持商谈都是围绕两岸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三项事务性商谈进行的。海基会在商谈中表现出了通过事务性商谈达到制造所谓的两岸政治分裂、两岸为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目的。商谈表明,台湾方面力图通过两岸事务性商谈体现所谓两岸分裂分治的政治目的,同时又拒绝讨论政治性问题,导致事务性商谈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 答:先秦的史官作为我国秘书的鼻祖,表现出时代特点,有的特点被日后历朝的秘书官员发扬光大,成为传统。概括起来,他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宗教色彩由浓至淡,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产生了职业道德,形成了职业个性,文化素质优秀。 春秋初期,情况发生变化,史官地位衰落,新秘书官职出现,大批士加入秘书队伍。这些都说明,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秘书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表明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和其职业要求的严格性。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答:秦汉中枢机构的演进是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至汉代先后经历削弱相府、起用尚书,而后设立尚书台。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形成,最终尚书台取代相府,成为皇帝的办公厅。这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的任务已经完成。 5.结合尚书台取代丞相府的过程分析中枢秘书机构变更的主要原因。 答:汉代时,丞相的地位有所提高,丞相府也演变成为政权实体,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开始削弱抑制丞相的职权,并设立尚书台。丞相府被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封建社会中,皇帝设置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保证其实行君主独裁。一旦该秘书机构职权扩大,威胁到皇权,皇帝就予以抑制、削弱,或直接解散,重新设立一个听命于他的新的秘书机构。 1)曹爱才敬才,不计私怨,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广纳天下之士,而且知人善任,根据这些人才的特长,分别将其用为不同类型的秘书。 (2)诸葛亮用人不注重门第资历,只要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者,一律任用,任人唯贤。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别具一格,在任用之前,从七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是“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除了要求秘书忠于职守以外,还非常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为此,他专门建立了“参署”制度,让秘书能充分发表意见,实行“纳言之政”。“参署”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三条,即“违覆”、“直言”、“进人”。 答:(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包括各级秘书官吏)的基本制度是自曹丕起始的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是曹丕称帝后,根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的,即令中央的一些官员兼任其原籍所在州郡的中正,根据“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的原则,察访本州郡的人才,列为九等,以备选用。 (2)九品中正制设立的原意是为了网罗天下贤士,为国所用。然而,它很快就演变成以门第划分等级,按等级高低授官的腐败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官都由门第显赫的世族担任,这些人垄断各级政权,而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只能充任僚属和低级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状况。这一腐败制度使大量人才受到压抑、埋没,没有机会理政。担任高官的世族往往自鸣清高,不屑从事具体事务,且常常身兼数职甚至数十职,实际上连一职也不能胜任。所以,这一时期,在公府和地方政府中,主官位尊而大权旁落,秘书位卑而权力膨胀,形成了名实相反的主从关系。造成了“寒门掌机要”的状况。 8.简牍文书 9.上书:臣下向天子或国君陈述政见的文书是后代奏、章、表、疏等的前身。上书往往就一件事,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依据确凿的历史事件,纵横议论,逻辑性很强,富有说服力,而且语言形象、生动,音节铿锵有力。其代表作如李斯上秦王的《谏逐客书》 10.奏:臣子向君王进言上书的统称。臣下评议政事、陈述政见、弹劾官员的文书。 12.表:官员向皇帝陈述事情的上行公文。用处广泛,凡论陈、劝请、进献、荐举、庆贺、请安、讼理、弹劾均可用表。 秘书工作是领导部门的辅助性工作,因此,只有出现了领导部门,才会随之而产生秘书和秘书工作。 领导部门为了颁布命令、制定规章制度、记录事件,以便实施管理,需要制作文书,因此产生了公务文书。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4. 纳言 官 进善旌、华表木(诽谤之木)、敢谏之鼓是我国信访工作的原始形态和早期表现。 祭祀史官、记事史官则偏重处理事务,而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最为相近。 7.史官的来源:贵族(殷商) 8.太史寮: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这种秘书机构到西周时得到发展,臻于成熟。 9.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 13.士加入秘书队伍的历史背景、特点、意义 14.甲骨文书 简牍文书 檄文 上书 15.西周时期,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成形,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天府设立,两周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 16. 太史寮的“五史”: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 17.史官的特点 “秉笔直书”的行为规范和“君举必书”的行为准则 19.形成了职业个性 : 刚正不阿、威武不屈 20.文化素质优秀: (二)士担任秘书工作的特点 1.职能单一:参谋顾问,辅助决策 2.作用大、地位高 1.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促使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有专业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 25. 两周时期的文书表现形式: 26.甲骨文书:甲骨文书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官方文书实物,广泛应用于商朝后期,西周的甲骨文书绝大部分是贞卜文书,后被简牍文书和金文文书逐渐替代。 27.王命文书(下行文) 誓、诰、命、策、典、训、令、檄文 28.上行文:谟、上书、事书 29.中央档案机构----天府 的设立 30. 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 1.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秘书机构 2.建立起全国划一的各项秘书工作制度 汉代: 秘书工作制度趋于稳定,并确立下来。其基本内容为以后的历代王朝所仿照、沿袭,被视作基本模式 31.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 33.尚书台取代相府所揭示的规律:P81 丞相府被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在封建社会中,皇帝设置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保证其实行君主独裁。一旦此秘书机构职权扩大,威胁到皇权,皇帝就予以抑制,削弱,或直接解散,重新设立一个听命于他的新的秘书机构。这种现象自西汉武帝开始,在以后两千多年中反复出现,形成一条规律。我们称之为“膨胀——回位”现象。它导致封建社会中央秘书机构处于反复建立、兴盛、削弱、解体的周期性演变之中,致使秘书官员的职称处于不断变更,秘书人员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34.西汉武帝时,将中央官员划分为“外朝”和“中朝”两大体系,中央秘书机构随之划分为“皇宫”和“朝廷”两部分。 35.察举制:察举即皇帝诏命大臣,依据标准推荐人才进京,由皇帝提出各种政治问题,考其学识、才能,凡对策(书面考试)、射策(抽签考试)成绩合格者,即分等授官。察举是汉代选官的主要形式 36.秦朝的“五善”、“五失”考核法 37.汉朝的“常课”和“集簿 38.文书种类:秦代:制、诏 汉代:“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制:皇帝颁布重大政治制度的命令性文书。 诏:又称“诏书”,是皇帝发布一般性命令、训示、答复臣下上奏,或皇帝即位、逝世时颁告天下的文书。 39.臣下上呈皇帝的文书有:奏、章、表、疏、议、状、书 40.文书工作制度 1.避讳制度:是指文书中涉及皇帝名字以及与皇帝名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时,必须换用其他字来代替。公文避讳制度被封建社会历代所沿袭。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 知识点:中央秘书机构初步发展为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部门。 领导和秘书关系协调发展。 公文写作开始和其他文体分流,成为一种独立的应用文体。 纸张成为公文拟写的主要材料,新的公文制度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秘书工作大发展的时期 42.中央秘书机构的演进过程: 1.以中书省取代尚书台。 3.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中央机构 43. 秘书令、秘书左丞和秘书右丞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 名实相副的秘书官职。以秘书令为首的秘书机构也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副的秘书机构。 44.曹丕设立中书监、令: 首开亲信幕僚转化为朝廷秘书首脑的先例。 官署称作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掌管章奏、记录朝廷大事,参与政务。 46.一、曹操招揽人才:《三国志》作者陈寿总结:曹操精于谋略, 曹操善于用人。 47.诸葛亮与秘书工作 (一)诸葛亮选用秘书的方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48.)诸葛亮对秘书的“参署”制度:违覆、直言、进人 49.、寒门掌机要 50.九品中正制的含义:所谓“九品中正制”,是曹丕称帝后,根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的,即令中央的一些官员兼任其原籍所在州郡的中正,根据“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的原则,察访本州郡的人才,列为九等,以备选用 51.中正官根据国家颁布的世、状、品三个标准(家世、道德、才能)把本地人才评为上上至下下九个品级。 52.寒门掌机要p122:这一时期,在公府和地方政府中,主官位尊而大权旁落,秘书位卑而权力膨胀,形成了名实相反的主从关系。造成了“寒门掌机要”的状况。 54.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55.出现了专写公文的“手笔”。沈诗任笔:沈约为诗赋大家,公文写作却不及任昉。其余如陈琳、阮瑀、王粲等。 56. 刘勰 对公文研究最有贡献 57.《文心雕龙》论著初步构成了我国古代公文的理论体系。 58.文书制作制度:公文用纸制度、 连署制度、一文一事制度 59. 60. 61. 62. |